傅:这是一种项目学习,需要思考研究,解决问题,创造成果。
曹:其实,我们大陆也有作类似的写作教学探索。我曾见过20世纪80年代杭州陆鉴三老师的作文教学课例。牛年(1985年)将至,陆老师设计了一个“牛年说牛,一题三体”系列作文教学。他首先开设了一节“‘牛年说牛’信息交流”课,要求学生围绕牛展开思索:有哪些带“牛”字的词语、成语、谚语、警句,有哪些有关牛的生物知识(牛的概念、形体、属性、构造分类、功能),有哪些有关牛的故事传说、故事警句,还有哪些涉及牛的历史地理、人物事件。限学生在5分钟之内快速思考,调动记忆,在班级开展“抢答”竞赛。信息课之后,布置写三篇不同体裁的作文,一是说明文《牛年说牛》;二是用“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的诗意,写一篇描述性的文章,文题自拟;三是给一个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有些同学认为,现在搞四个现代化,“老黄牛精神”过时了,再提倡就背时了,你的看法怎样?请以“‘老黄牛精神’过时了吗?”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三篇文章,两节课完成。陆老师介绍他的设计意图,认为:“通过信息课,不仅为‘一题三体’的作文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改变了老一套、程式化的作文指导课的旧形式,代之以生动、活泼、新鲜有趣的新形式,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扩散性思维,使写作、阅读、听说横向结合起来,写读听说四种技能得到一次较为有机和谐的统一训练。”(苏支超等主编《写作训练原理》)这类探索不多见,在我们的写作文化中显得个性十足,弥足珍贵。傅老师,你觉得中国老师的“一题多写”与你们的多文体写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IT09数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