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IT09数码网 > 热点 > 数码快讯 > 正文

消除挥之不去的伤害,中国科学家找到恐惧记忆的“基因”(2)

http://www.it09.cn 时间:2016-08-29 08:44来源:IT09数码网

  事实上,无论是药物抑制恐惧记忆,或是“消除”恐惧记忆基因,这都在为删除恐惧记忆的科学研究提供方向。相信在未来,科学家们一定能寻找到真正意义上能够弱化恐惧记忆的方法。到那时,帮助士兵清除记忆里惨烈的战争场面,帮助人们忘掉不断浮现在脑海的车祸场景,并根除受害者病态的恐惧症,将会变得轻而易举。

鼠脑矢状切面图,研究人员发现内侧缰核到脚间核投射的轴突上的GABAB受体活性起到促进恐惧记忆消退的作用

  鼠脑矢状切面图,研究人员发现内侧缰核到脚间核投射的轴突上的GABAB受体活性起到促进恐惧记忆消退的作用

  恐惧并不一定是坏事

  不过,目前关于这些药物的研究还在进行之中。我们该怎样看待恐惧呢?如何才能不恐惧?心理治疗师诺伯托?利维博士曾如此定义恐惧:“感受到威胁时,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或没有资源解决,便会产生忧虑、苦恼的感觉。例如,大部分人对于以每小时三百公里的车速前进这件事都觉得很害怕,但一级方程式的赛车手就不会。”

  罗敏敏也觉得,有些恐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例如动物对于天敌和痛苦的恐惧;也有后天习得的,例如在我们的研究中,小鼠对声音信号的恐惧。每个人的基因及其后天生长环境、人生阅历不同,将导致他们对危险的恐惧程度不同。例如高空作业者及杂技演员对高空的恐惧反应明显低于普通人群。

  “在生活中,恐惧很常见,但你未必能细细的体验这种情绪。”辽宁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贾江晓表示,恐惧是在受到巨大的心理冲击或在面临威胁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一种负性情绪。它既有其适应价值,又有破坏性。正常的恐惧其实是一个工作正常的警报系统,它可以激活和调节人体系统进行精确运转,当我们在真正面对危险时能激活自己,并且可以使我们在意识到危险解除后可以迅速的调整回来,从而平静下来。而病态的恐惧则是一个失灵的警报系统,它的激活和调节系统都已失灵。危险被激活的阈限降低,即使非常微小的事情都会引起个体惊慌,就像成语“草木皆兵”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并且恐惧也很容易死灰复燃,即恐惧复发。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罗非介绍,最理想的心理状态是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什么,不好的记忆未必就是痛苦的。如果人们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即便这些经历再次发生,也不会对自我情绪产生重大影响。

  恐惧从何而来?

  贾江晓认为,从心理方面来看,后期的教育方式、生活经历、生活环境中的学习榜样等都会影响恐怖的生物倾向表达。在所有的恐惧症案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占主要地位,它起到阻止或促进恐惧症发作的作用。其实,大概有四种恐惧习得的方式,使我们更容易患上恐惧症。第一种是创伤性事件,当个体亲自面对巨大的威胁或者危险,并将该经历保存在记忆中,比如被其他人侵犯、惨烈车祸和空难、亲人去世等。第二种是令人痛苦且反复发生的事件,如长期受到较小的精神创伤的刺激(羞辱、挫折、不安的环境),且无法控制。并不是只有非常大的打击才能使人患上恐惧症,那些微小的创伤也会造成条件反射性的恐惧。有社交恐惧倾向的个体,由于不断经历让自己不满的社交关系,结果就患上社交恐惧。那些常常受到父母一方或者双方贬低的孩子,也更容易发展为社交恐惧症。

  第三种是通过模仿范例的社会习得方式。包括长期与某人(通常是父母双亲中的一方)接触,对某事特别害怕。观察榜样,特别是父母,对于基因因素引起的恐惧以及后天习得的恐惧而言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事实已经证明,儿童的恐惧主要是受到母亲的恐惧支配,母亲在儿童面前越是公开地表现这一恐惧,这对儿童的恐惧的影响就越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IT09数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