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天离开得很突然。5月15日,这个曾经称雄家数码家电的福建商人离世,将36亿资产的万利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万利达”)托付给了独子吴凯庭。一定有很多人不知道谁是吴惠天,但一定有很多人还记得“万利达”。更准确地说,他们记忆中的不仅是万利达,而是拥挤着一批如爱多、金正、新科等众多播放机民族品牌的20世纪90年代。正是吴惠天和他的VCD伙伴们,一起拉开了中国家用影碟机“播放历史”的序幕。而如今,随着这个时代的结束,他们也陆续转换舞台或“下台鞠躬”。
姜万勐:VCD之父输给了山寨机
1992年,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上,C―CUBE公司展出一种名为MPEG(图像解压缩)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存储在一张小光盘上。当时,时任安徽现代集团总经理的姜万勐就在现场。
这次相识就是全球第一台VCD(影音光碟)的诞生前传。随后姜万勐先后出资57万美元,于1993年9月将MPEG技术成功地应用到音像视听产品上,VCD就此诞生。同年12月,他又与时任C―CUBE公司董事长的美籍华人孙燕生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取“姜万勐”、“孙燕生”名字中的一个字成立了安徽省万燕电子系统有限公司(下称“万燕”)。
为了确保这种视听新产品的可行性,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特意进行了一次市场调研。姜万勐得到的数据是:1993年,中国市场上组合音响的销售量是142万台,录像机的销售量是170余万台,LD影碟机100万台,CD激光唱机是160余万台。当时的LD光盘是四五百元一张,而VCD光盘的价格却只有它的10%左右。姜万勐预测,VCD影碟机每年的销售量将会达到200万台左右。
消费者迅速喜爱上了这种新鲜玩意儿。刚被组装的第一批2000台VCD影碟机被抢购一空。同时,姜万勐向11家音像出版社购买了版权,推出了97种卡拉OK碟片。
成型的整套技术让万燕称霸国内市场,但最好的时代也逐步将万燕牵引入“最坏的时代”。国人的智慧和学习能力似乎超出了创造者的想象。在万燕VCD的消费者中混杂着大量其他家电厂商,他们人手一台样机开始了数码时代的第一次“复制、粘贴”。
在那个年代,中国市场很少出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神话。构造简单的影碟机技术要求低,且没有生产许可证等行政与标准的限制。更要命的是,市场饥渴。沿海省市凭借各种有利条件迅速开始分食市场。作为当时中国电子零件集散地,沿海家庭作坊式的“床板工厂”遍地开花,一家老少一天就能装出几十台。
此时的万燕,由于早期产品成本高达每台360美元,加之广告费用高昂,万燕VCD影碟机在市场上每台卖四五千元,还基本无利可图。万燕逐步走向消退。其市场份额由原本的100%直线滑落到2%。
1997年,万燕被安徽美菱集团重组整合为美菱万燕公司。创始者的落败与市场的供销两旺形成鲜明落差。那一年,1997年全国VCD销售达到1000万台。而在1995年,这个数字还只是60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IT09数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