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时长动辄上百分钟,一部微电影至少也要十多分钟。如果只有一分钟的篇幅,究竟能呈现与传递些什么?昨天,“一分钟影像大赛”中国站第4季在上海电视节上正式启动,这也是该赛事创办4年来首次登陆上海电视节。与此同时,业界人士齐聚电视节 “白玉兰一分钟影像高峰论坛”,探讨“一分钟影像”的当下发展。
一百多年前,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开启了影像时代。他们把拍摄机器架在火车站台上,拍摄了一段时长50多秒的《火车进站》,这是与会专家对“一分钟影像”的历史共识。
一百年后,影像技术高度发展,上海广播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联合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于2009年引入国际上享有声誉的“一分钟影像大赛”。第一届10部获奖作品代表中国参加了当年的世界一分钟影像大赛。2010年,由《创意天下》栏目选送的10部作品进入世博会,在“城市足迹馆”《100个城市,100个一分钟》展台展示。昨天,“一分钟影像”作为重头戏首次在上海电视节推出,也被视为“一分钟影像”在中国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的标志。
早期的“一分钟影像”是因为受技术条件的客观限制产生,今天的“一分钟影像”更多来自于生活节奏的变化和技术手段的完善。 “影像要坐下来慢慢看,不像一幅画,一眼就能看到。到底多长才符合观众在阅读上能接受的合理长度? ‘一分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控制点。 ”在影像艺术家胡介鸣看来,“一分钟”的时间限制让“艺术家表述和观众阅读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油画家陈逸鸣表示:一分钟影像’的拍摄手段非常多,它是影像艺术的高度浓缩,需要创作者有更加高的智慧、更强烈的艺术灵感、更多的艺术元素。 ”
本届上海电视节主会场,艺术人文频道《创意天下》栏目的“一分钟影像大赛”展位人气颇旺。巨大的电视墙,滚动播放“一分钟影像”创意大赛推荐短片及优秀作品,不少参观者表示,他们今后也要多尝试拍摄“一分钟影像”。当代艺术家丁乙认为,“一分钟影像”是一种趋势,在大众媒体和个人表述之间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如何通过视频发出自己的声音是核心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IT09数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