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高县的一些乡村、大棚蔬菜区里,人们经常看到一位骑着摩托车、肩挎摄像机,到处进行新闻采访的人。他叫张标,是阳高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也是为许多人熟知的好写个新闻通讯的人,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农民记者”。
今年54岁的张标,是阳高县大白登镇文化站站长,写新闻报道已经有20多年了。1974年在部队当兵时,张标就是团政治处的文员。期间,他采写的10多篇反映连队生活的新闻稿陆续被军内报刊采用。回到地方后,他一直笔耕不辍,二十多年来,他写的新闻稿件达上千篇,被中央、省、市、县报刊、电视台、电台采用的有七八百篇。去冬今春,他写的《一口扶贫井》《“草根”剧团唱响农村舞台》等10多篇新闻报道,先后被《农民日报》《山西日报》《大同日报》以及大同电视台等媒体采用。
阳高县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孙展春和张标是多年的老朋友,他告诉记者,张标是位老通讯员,写作基础扎实,他写稿子是从“豆腐块”写起的。他的稿子全都是他一步一步跑出来、一个字一个字记下来的,没有一丝虚假,特扎实。
在文化站,张标每个月的工资只有450元。为了帮他解决写稿的费用,阳高县大白登镇政府每月给他补贴400元钱。张标的妻子宋凤珍说,张标写新闻稿非常辛苦,“写一篇稿子,从采访到发稿要花费很多时间,并且要付出许多许多,仅采访时摩托车的油钱和电话费,每月要贴上百元。有时贴得太多了,我就忍不住了,劝他别写了,可他嘴里答应说不写了,到时候就又忙活着去写了。”
为了补贴家用,除了镇文化站站长一职,张标还在县城找了一份给某单位“下夜”的工作,家里还有十几亩地需要耕作。他的多数稿子都是“白天抽空采访,晚上边守夜边写稿子,第二天早上再跑到城里发稿”。有时,为了核对稿子中的一件事、一个数字,他要跑上好几趟。
26日,在大白登镇文化站门口,记者问张标:“这么辛苦,您能受得了吗?”他笑笑说:“谁叫咱喜欢写个东西呢?再苦再累没话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IT09数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