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IT09数码网 > 生活 > 健康常识 > 正文

文化发展方式怎么转变

http://www.it09.cn 时间:2012-08-15 16:31来源:中国经济网

////

    最富创造性的高端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据统计,现代财富的创造更多集中在一些最优秀的创意人才上。这样,创意就成了当代产业组构中的一种特殊的设置,它决定了产业的性质,并由此决定了产业的管理与操作。二产的发展靠机器、厂房、资源和劳动力,创意产业不同于制造业的汗水产业、劳动力密集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靠创意阶层,靠创意群体的高文化、高技术、高管理和新经济的“杂交”优势。

    最近,文化部《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出台。这是文化系统第一部人才发展规划,也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首个行业人才发展规划。《规划》呈现了开放的文化人才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对于改变文化发展人才匮乏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从注重GDP到更注重人

    记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发展模式的调整和增长范式的重要转变,是向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根本,是从GDP唯一模式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转变。请问如何实现“以人为本”?

    金元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以粗放型、资源型、投资型为主的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社会文化需求不断升级。表现为收入涵数变化带来的新的巨大需求要求增长方式的变革和供给结构的调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转向内生性的创新模式的转变,是发展观念的转变,是发展模式的转换,它更关注人、热爱人、尊重人、提升人,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和我国政府的服务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文化创意产业是与艺术、文化、信息、休闲、娱乐等精神心理性服务活动相关,满足小康形态下人们精神文化娱乐需求的所谓“第五产业”,是城市精神消费与娱乐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组成部分。在总体服务业的业态中,文化创意产业开拓艺术型、精神型、知识型、心理型、休闲型、体验型、娱乐型的新的产业增长模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市场,涵养新一代创意消费群体,以推动新形态的文化经济的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

    现代科学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文化领域,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科技进一步文化化、人性化了,文化也进一步科技化、高科技化了,新的高科技的文化娱乐方式不断创生,文化全面渗透到高科技产品之中。一切高科技产品归根结底都是为人服务的,它们都离不开文化,离不开文化所昭示的生存的意义、意味和人的生命的本质。高科技产品也只有最终依赖人们对文化服务的越来越广泛全面的需要而获得日益广阔的市场。一种无关人和人的文化的高科技既没有必要发展,也不可能发展起来

    记者:也就是说,文化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以人为本”?

    金元浦:是的。先进的文化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说到底是以人为目的、服务于人,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产业结构下游化源于需求结构的上游化高档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会需要也不断提高。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生存质量。人们在生活中对第一产业产品的需求在总体支出中的比重会相对下降,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则会大大增加,人们对书籍、音像、影视、艺术产品的需求,对娱乐服务、旅游服务、信息与网络服务的需求会大大增加。即使物质层次的衣、食、住、行需要也大大的文化化了。随着生活的日益提高,人的更高的需求便会优先增长,从而精神文化附加值的经济含量和财富含量越来越高,而文化产品与文化消费则会优先增长。

    我国目前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东部发达省市,已达10000美元左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大飞跃,将使我国产生无可估量的重大变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IT09数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