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中国本土药厂都在积极改善生产设备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监管水平。而大量印度公司已拥有大型生产设施,并获得欧美发达国家认证。
原料药:急需提高技术含量
与中国原料药发展路径不同,大多数印度制药公司在一开始就进军简单剂型,逐渐转移到新的或复杂的药物输送系统,再发展原料药。这种模式被称为“逆向工程”,由此造成了印度原料药的短缺。印度制药业的原料药只有70%是国产化,其余都是从他国进口,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印度制药公司采购中国原料药已有多年历史。
在全球医药制造业,中国已成为最大的原料药供应商。在全球市场2000种原料药中,中国可生产近1600种。印度制药业仅能生产约400种。然而,中国原料药制造商的研发能力仍有待提高,他们大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生产。
整体比较:中印不分伯仲
在许多方面,中国和印度非常相似。两国地处亚洲,人口众多,都属于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这两个国家在许多行业中,大多数工人的工资较低。
一般来说,中国的工业基础设施比印度更好,在过去20年里,中国政府对此进行了巨额投资。中国的物流服务,也比印度发展得更好,成本更低廉。这些优势对外国公司而言最具吸引力。
印度的信息技术(IT)比中国发达,这一点在制药行业尤为重要,IT在数据管理、生物信息学和临床试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中国同行相比,大多数印度公司的经营理念和文化更接近西方企业。这使得印度企业与西方伙伴谈判时更容易,易于达成商业交易。
中国在生物医药、分子生物学及其他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人才储备更加完善。但由于起步较早,印度制药企业比中国更具实力和规模。印度目前在国际市场已有相当数量竞争规模的企业,中国制药公司至今难以望其项背。
目前,印度制药产业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比中国高25%~30%。这一现状令中国更具大宗物资采购或长期外包大型制造业项目的吸引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IT09数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