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立体感? 摄影之所以诞生,就是为了记录的目的。它诞生之后所显示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恰恰在于它的记录功能。这是其他技术或艺术所无法比拟或取代的。因此,从广义上说,摄影就是记录。摄影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那么, 精确控制拍摄光线技巧有哪些?
1、布光的思路
任何立体的物体,都可以概括为上下、左右和前后6个立面。为了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取景和安排物品时,尽量要保证能将3个立面呈现在画面上;考虑用光时,应通过不同的光位组合强化这3个立面的光影差别——这是通过用光获得立体感的关键所在。
同时还要考虑到:物体表面质感层次表现最充分的是在明暗交界线附近的位置。为了获得更充分的质感表现,静物拍摄布光的主光很少使用软光而普遍地使用硬光 源;为了强化轮廓和立体感,静物拍摄的主光通常更多选择侧光、侧逆光或是顶光光位。正面光位的主光会弱化立体感,一般只有在需要突出物体的表面图案、色泽时才会采用,例如拍摄瓷器、餐具的时候。
通常形态、色彩简单的物体往往更难拍——因为更容易显得乏味、枯燥。为了强化立体感和质感,主光使用了位于物品侧逆光光位的硬光;右侧的安装了柔光箱的辅光位置经过了精心的布置,以便整个立面获得从亮到暗的均匀变化,使用柔光箱是为了避免过于突兀的高光。
2、去掉多余的“光”
与通体黑乎乎的轮胎相比,拍摄不锈钢、金属和玻璃的难度来自于完全相反的一面。
轮胎与黑色橡胶制品,拍摄的难度在于缺乏足够的高光和反光;与此相反,不锈钢和表面经过抛光的金属制品,可能把它周围的一切都像镜子一样反射出来。拍摄这一类产品,只凭后期修图是不行的。早在数码时代来临之前,广告摄影师们就对此专门总结出了一套特殊的拍摄办法。
拍摄时,尽量保证周围场地处于很暗的光线下——必要时甚至可以用黑布制作一圈黑色的围帐,这样不锈钢的表面就反射不出杂乱的环境了。布光时使用矩形的柔光箱尽量贴近拍摄物,白色柔光箱就会在物体表面映射出很醒目的白色高光条。如果希望多出现几条高光,那么多用几个柔光箱就会出现更复杂的黑白交错的效果。
在传统胶片时代,这类拍摄必须小心翼翼——任何一点疏漏,比如相机和三脚架的影子,都可能让整个拍摄功亏一篑,为此有时还必须动用大型机背取景相机的移轴功能才能完成。进入数码时代,只要掌握了其中要领,拍摄的过程会非常轻松愉快。
消除反射的“小绝招”
有时候,玻璃制品的反射还会成为可以利用的光效。
不过,这种反射——尤其是来自背景或主体之外的反射光并不容易控制。除了小心地遮挡多余光线的办法之外,国外专业的摄影用品商店还有专门的消除反光的喷剂,不过国内基本买不到。这里透露一个消除反射的“小绝招”:一瓶发胶通常也能起到差不多的效果!只不过拍摄结束后擦掉它要多费些工夫。
3、质感刻画:突出的质感,来自于充分的光效。
与人像拍摄的布光一样:平淡的正面光线容易削弱体积感和质感;而在主光、阳辅光、阴辅光、轮廓光、背景光的多重组合之下,质感和体积感会被表现得更充分。
刻画质感的诀窍,在于微妙的轮廓光的运用:虽然未必需要很突出的光比,轮廓光的存在会给平淡的影像带来更多的层次,物体不同的材质也会在明暗交界线部分表现得格外突出。
4、营造氛围:菜品拍摄的画面控制技巧。
仅就用光而言,菜品拍摄的用光方式比较简单:使用一支或两支加上柔光箱或反光伞的闪光灯,以较高的灯位从逆光、侧逆光位照射,就是大多数菜品拍摄的基本布光方式。不过,在用光方式之外,还包含着很多关键性的经验和技巧:
1)拍摄用的菜品需要专门“特制”:烹制到正常火候的菜品在视觉上容易显得过焦过烂,用于拍摄的菜品最好烹制到三四分熟即出锅;如果其中包含青菜,那么不经烹制直接加上去往往效果最好;为了获得饱满的色泽,可以在拍摄时给菜品重新刷上一层清油。
2)餐具在画面上的作用非常重要:菜品的档次,往往要靠餐具的精美程度来表现;白色的餐具也是让画面保持清爽的重要元素。
3)画面的整体氛围是效果的核心:暖色调更容易引起食欲,但菜品的拍摄要保证准确的色彩还原才能让观者感觉健康、新鲜,因此暖色调必须靠食品本身的色调和餐具、台布等搭配来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