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2日消息,在存在多年之后,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终于开始“修复”了。一项新研究记录了南极上空臭氧水平的增加,表明接近30年前签署的限制使用氟利昂等产品的协议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除了臭氧水平的增加,研究还显示,地球平流层中臭氧消耗的速率也在减慢。平流层是大气层第二个主要层次,位于对流层上方。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气体,在地面时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但是在大气层上部,臭氧能保护我们免受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没有臭氧层,地球表面将暴露在危险水平的紫外线波段下,后者会损害生物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导致会引发癌症的基因突变。20世纪尾声时,人们发现氟利昂(CFCs,如今已经被禁用)等产品会与臭氧发生反应,使臭氧分解,从而导致臭氧层的消耗。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于1989年开始生效,成为通过逐渐减少氟利昂等产品的使用来保护臭氧层的国际条约。对于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来说,了解这项协定及相关努力在多大程度上能修复臭氧层有着重要的意义。
南极冰盖的大部分还未受到现代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区域的规模还出现了增加。然而,另一些区域,如南极半岛,近几十年来冰川的减少速率越来越快。 在北极海冰融化的同时,南极冰盖却在增加。美国航空航天局主导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理特征和南大洋的存在是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尽管此前的研究显示,从议定书签订之后,南极上空臭氧层就出现了一些修复的迹象,但这些迹象大部分源于臭氧减少速率的下降和臭氧消耗水平的逐渐稳定。科学家较少记录到极地臭氧层的增加,而且在2015年10月,南极臭氧层空洞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结果。
苏珊·所罗门(Susan Solomon)是麻省理工学院大气化学和气候科学教授,她和同事结合了直接观测数据和模型计算,对2000年以后的极地臭氧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他们识别出几个南极臭氧层正在“修复”的稳定信号,特别是在9月份,臭氧气柱量呈现出有规律的季节性增加。
研究者还评估了火山喷发等自然因素导致的臭氧含量变化。他们指出,大约从2005年开始,火山喷发减慢了臭氧层修复的速率,并且对近年来臭氧消耗的年际波动有较大贡献。(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