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部大片《冰川时代5 星际碰撞》让小编看了后无力吐槽。首先小编是一名科学爱好者,有及其理性的一面,同时也是一名动漫爱好者。对于冰川时代从头到尾一集没落下。不过5让人看了有点失望,不是剧情,而且不科学。动物们凭借自己的力量避免了行星撞击地球,阻止了恐龙的灭绝。首先抛开电场,磁场,引力场不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球一定脱离了轨道。一群小动物改变星球的轨迹,无异于说一只蚂蚁扛起了珠穆朗玛峰……不过这正好引入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大约在6600万年前,可能真的有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导致地球气候发生了较大变化,恐龙的食物变得紧缺,而致使恐龙的灭绝。科学家认为是地球进入冰河期,导致的。而以前小编听说过的版本是大气尘埃导致植物不能光合作用。总之种种都是推测,我们仅作参考。我们就来看看下面的推测
0.65亿年前,一颗大型小行星碰撞在现今墨西哥湾,导致当时全球四分之三生物灭绝消失,其中包括恐龙物种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之前科学家认为的恐龙灭绝原因或将改变,目前,科学家研究表明,0.66亿年前小行星碰撞地球,之后使地球处于黑暗寒冷环境,这或许是导致恐龙灭绝的真实原因。
科学家发现0.66亿年前小行星碰撞地球之后,硫酸微粒形成在高空,阻挡阳光照射数年,这是较为寒冷的灾难事件,导致3年之内全球气温骤降,甚至海水出现结冰,杀死大量海洋生物。
该项研究研究负责人、德国波兹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朱莉娅-布鲁格(Julia Brugger)称,小行星碰撞之后形成的全球降温现象是地球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
目前我们对于白垩纪末期恐龙灭绝消失的原因提出了新的解释观点,之前理论聚焦于小行星碰撞喷射灰尘的短期效应,计算机模型显示,小行星碰撞地球之后形成的硫酸微粒导致地球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寒冷时期,很可能导致陆地恐龙物种灭绝消失。
研究小组推断称,地球环境显著变化暗示着对于白垩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具有关键作用,植物死亡,以及死亡扩散至地球整个食物链。此外,死亡效应将严重影响海洋环境,导致海水寒冷结冰,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为了调查这一现象,科学家使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应用于不同环境,气候模型结合大气层、海洋和海冰。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之上,他们认为小行星碰撞蒸发形成的含硫气体微粒将影响地球表面环境,成为阻挡太阳光线和导致地球降温的主要因素。
布鲁格指出,地球环境将变得寒冷,真正意义上的寒冷!这一时期全球年平均气温下降至少26摄氏度,而之前恐龙生活在枝叶茂盛的气候环境,0.66亿年前小行星碰撞地球之后3年,年平均气温低于冰点。显然冰盖面积将逐渐扩大,甚至在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从27摄氏度下降至5摄氏度。
研究报告合著作者、波兹坦气候影响研究所乔治-福伊尔纳(Georg Feulner)说:“硫酸浮微粒导致的长期降温效应比短期大气浮尘产生物种灭绝影响更加严重,同时,这一效应比一些局域性事件影响更大,例如:小行星碰撞附近区域出现极端热量、野火或者海啸等。预计全球气候需要至少30年才能恢复,这项研究将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分析未来小行星碰撞地球所带来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