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明,生卒年不洋,宋化绛州(今山西新绛) 人,主要活动时期在太宗,仁宗二朝,为当时著名的山水画家。 高克明的山水画创作,大多是从实地观察获得素材,复经自己深思熟虑、苦心经营中得来,并不专师于一家,却能注意采撷诸家之美,参成一艺之精,自为体格,颇有创新的味道。
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收藏的一幅《溪山雪意图》,被赞誉为“北宋妙品第一”。它出自我国著名山水画家高克明之笔。
近日,四川成都龙泉驿区的一片墓地中,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了这名山西画家的墓葬。
今年8月,在成都龙泉驿区洪河村14组,施工人员在绿道改造过程中掘地两米多后,发现了两尊三彩俑。随后,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会同龙泉驿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初步判断,这应有一片宋代墓葬群。
8月28日,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抢救性发掘正式开始,至11月下旬,共清理宋代墓葬14座。
高克明的墓葬藏于高氏家族14座墓葬中,于今年8月至11月期间,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清理而出。
结合出土文字材料,考古人员得知,高氏后裔本是山东渤海人,北宋时居于山西,后在南宋初年南迁至成都。
此外,墓地中一具保存完好的宋代女性人骨有望解开女子裹脚是否起于宋代这一疑团。
考古发掘领队龚扬民说,现场看到,墓葬有序分布于圆形台地的边缘区域,皆为南北向,自东向西排列。西侧区域为单室墓,墓主人皆为女性。北、东侧区域为双室或三室夫妻合葬墓。墓室都有横向券顶,合葬墓葬具皆为木质双棺,内外棺紧密相套。
随着墓碑等文字材料从墓葬中出土,考古人员确认了这片墓地的主人身份——高氏后裔。通过文字记载,他们了解到,高氏家族本居于山东渤海,北宋时期,到往山西绛县,后在南宋初年,南迁至成都。
墓地中,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了北宋仁宗时期著名山水画家高克明的墓葬。其墓葬旁边,还发现了高克明之子高及民和其夫人合葬墓,以及孙子高良弼和其两位夫人的合葬墓。而其余墓葬墓主人皆与高氏家族有密切关系,亦是南宋初期与高氏家族一同南迁到成都的。
高克明的代表作有《三朝训鉴图》《溪山雪意图》《高寿图》《立会图》等。据历史文献记载,北宋仁宗时,命高明克画图壁以试才,后升官。
龚扬民说,高克明为待诏、守少府监主薄(正六品),其儿媳靳氏祖父为县令、父亲为进士,可见高氏家族为宋代官宦家族,可称为地方士族。唐安史之乱后,中国社会体系逐渐由贵族社会向士族社会转变,地方大族在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中的权力渐大。
高氏家族墓地正是研究中国唐宋时期这一社会变革的宝贵实物材料。此外,墓地墓主人及其家族来源清晰,对研究北宋末至南宋初社会巨变趋势下士族迁徙及南北文化的融合具积极意义。
高克明家族墓群出土的涂朱陶俑
12月12日,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记者看到,一座棺木上,12颗钉子已被拔下。工作人员戴上手套、口罩,打开棺盖,掀开三层白布后,一具保存较好的女性人骨出现。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发现该墓葬时,外棺已有被盗迹象,正是由于12颗钉子的保护,内棺里的人骨、物品才得以保存。为了保湿,他们在人骨上盖了三层白布。
由于成都的地理环境,在以往的考古发现中,人骨较少出现。如今,通过对这名张氏女性人骨的研究,将有望揭开宋代女性有着什么生理疾病,当时是否有裹脚习俗等信息。
墓地多数墓葬未被盗扰,出土随葬器物陶器、瓷器、锡器、铜器、漆木器、石券、玻璃器等近500件。考古过程中,10余件精美漆器从棺中提取而出。
龚扬民认为,墓地墓葬多未被盗扰,出土随葬器物丰富,纪年材料详实。可为四川地区南宋初期至中期考古序列的建立提供重要参考。墓群出土的随葬器物为认识南宋时期科技、工艺水平及审美、宗教活动提供了详实的考古材料。
龚扬民说,这是四川地区,首次发现保存完好的宋代成套漆器。漆器中,白瓷化妆盒及盒内化妆品透露着宋代女性情调,它们为研究宋代士族女性日常生活提供宝贵考古依据。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五方真文券、华盖宫文券、天帝赐告文券、买地券、墓志、墓碣等60余件石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