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位女医生是谁?电视剧《芈月传》里写了个被唤作挚姑姑的女医,说她是战国名医扁鹊之徒,其实这只是个虚构的人物。电视剧《女医明妃传》里写了个谭允贤。这个人倒是有真实原型的,不过不叫“谭允贤”,而叫“谈允贤”。而且她只能排在古代四大女医的第四位。
古代四大女医有哪些呢?西汉的义妁、晋代的鲍姑、宋代的张小娘子、明代的谈允贤。
义妁是有历史记载的最早(汉武帝时期)的女医。她的故事精彩程度,绝不下于《女医明妃传》里写的那个谭允贤。不管是挚姑姑,还是谭允贤,她们很多事迹其实都是取材于义妁的。
义妁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其父医术高强,但是她刚出生不久,父母就遭到太医院的最高长官太医令丞崔府志的陷害,双双身亡。这个崔府志是怎么陷害义妁父母的?历史并没有记载,连崔府志这个人,也是因为义妁最后出了大名,他才跟着在历史上留下个名字。
不过我们大约可以猜到义妁的父亲很可能也是太医院的,而且医术应该比崔府志还高,崔府志嫉妒义妁父亲,怕义妁父亲取代他的官位,所以才行陷害的吧?
义妁父母亡故后,义妁被父亲生前好友许善友抱走领养。也就是说,义妁虽然是出生在中医世家,但她其实并没有得到过父母的教育,那她又怎么会成为一代名医的呢?是她学的他养父许善友的医术吗?不是的。许善友领养了义妁,但他并没有告诉义妁是被领养的,而称作是自己亲生女儿。而且因为义妁父母因医受害,胆小怕事的许善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坚决不同意义妁学医。他对义妁说:“你是女人,学医没用!”但是义妁显然是血液里面遗传着他父母行医的精魂吧,她不但从小天资聪敏,而且对学医保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虽然养父阻止她学医,但是,只要有人找她养父治病,她总是偷偷地躲在一旁看。有民间医生走村串户治病,她也会撵在后面跟着学习。而且还经常偷偷地跑到山上采摘草药,研究药理,他养父也拿她没有办法。
在她十多岁的时候,她养父被一场瘟疫夺走了生命。她养父临死前,告诉了她身世的秘密,并再次告诫她不要学医,免得以后遭害。义妁悲痛万分地安葬了养父。但是,她不但没有打消学医的念头,而且还发誓要成为医术最高强的人。
她遍访名医,拜他们为师,研修医术。有幸的是,她拜得了长安第一名医郑无空为师,从他那里学到了最精湛的医理,苦心研习,终于也成为一代名医,人称“女中扁鹊”。
有一天,外村访到义妁的大名,给她抬来一个久治不愈的病人。这个病人的肚子胀得像灌满气的皮球一样,气息奄奄,眼看就要死了。但义妁诊断后,不慌不忙地取出几根银针,分别在他的下腹部和大腿部扎了几针,又把一些药粉贴在病人的肚脐眼上,同时熬了一些汤药给他喝。没想到,三天后,这个病人的腹胀就消退了。十天后,这个人竟然就可以下地活动了。不久,汉武帝也听到了她的名字。那时候,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正身患重病,吃遍了太医们开的药,都没什么效果。汉武帝正发着愁,听说了义妁的事迹,赶紧把她宣进宫来,给她的母亲王太后诊治。很快,义妁就治好了王太后的病。汉武帝非常高兴,封义妁为女侍医,留在宫中,成为王太后的专职医生。
王太后非常喜欢义妁,想要恩赐于她,便问她道:“你有儿子、兄弟吗?”义妁应该是没有嫁人,她回答道:“我只有一个弟弟,叫义纵。”王太后说:“那你把他宣进宫来,我让皇帝给他封官。义妁说:“他行为不检点,不可为官!”
历史记载得不详细,不过,义妁这个弟弟既然名叫义纵,应该不是她养父的儿子,应该是她的亲弟弟。这个亲弟弟是不是也被他的养父收养,历史没有记载。但不管是不是,作为同为孤儿的弟弟,她对这个弟弟肯定特别心疼。
照一般的情形,王太后让封他的官,义妁自然求之不得。不过,义妁因为她弟弟“为少年时,尝与张次公俱攻剽为群盗。”(《史记》卷百二十二),也就是说从小当了强盗,所以不同意给她弟弟官做。由此可见,义妁不但医术高明,品德也是非常好的。
王太后执意要奖赏义妁,还是告知汉武帝,把义纵宣进宫,封他为中郎,接着又补上党郡中令。后来又升迁为长安令、河内都尉。
历史记载的都是他比较能干,敢于执法,没有写他有什么恶事。连小时候和他混在一起为非作歹的那个张次公,也被引荐给汉武帝,进入军营。立了战功,最后封为岸头侯。这些泼皮们之所以回头是岸,走上正道,应该是与义妁的教育告诫分不开的。
义妁后来的结局怎么样呢?她是否利用与王太后的关系,为她的父母报仇雪恨了呢?她是否有著作传世呢?历史也没有记载。所谓的历史,都是给那些王侯将相们准备的历史,义妁这位一代名医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不过是因为她治好了王太后的病。王太后在元朔三年(前126)去世后,义妁的事迹就没有记载了。
义妁能治好所有的太医都治不好的病,她的医术在当世应该是超一流的,国宝级的,只不过因为她只是个一般的医生,并且是个女人,历史就只给她一个“半拉子工程”的记载,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