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到底当年秦始皇为什么要耗时耗力的修建长城呢?他当年的目的又是什么?
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之后,非常醉心于长生不老,开始重用一些方士术士,这时,一位名为卢生的方士逐渐成为秦始皇的宠臣。
始皇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5年,他派卢生去求仙问药,不过卢生所负重托,此行没有任何收获,紧接着,他又开始了第二次寻仙访药的旅程,这次他有一点收获,带回了一本书,叫做《录图书》,其上写着一句话“亡秦者,胡也。”
卢生对秦始皇道:“亡秦者,胡也!”
因为这一句话,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征匈奴,把匈奴逐出河套赶到阴山以北,即便如此,秦始皇依旧不放心,为了防患于未然,又不惜血本,征用七十万劳工,历时多年,起临洮(今甘肃岷县)止辽东,绵延万里大规模修筑长城,以绝胡人亡秦之患。
匈奴被赶至阴山以北,受到沉重打击,最后逃往大漠北方去了。
即使逃窜,匈奴人依旧让秦王朝很头疼,尤其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法,为了防止他们的侵扰,秦始皇决定修筑长城。
一马平川的地方适合匈奴人骑射行动,修筑城池限制他们的特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修城御敌并不是秦始皇的首创,早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各诸侯为了抵御对方的进攻,就开始在自己的领地上修筑高大的城墙,这些城墙被称之为长城。公元前4世纪前后,燕、赵、秦等国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也相继修建长城。
秦始皇把赵、秦、燕、韩等国的旧有长城连成一线,又增筑扩充了许多部分,形成了长达12000华里的万里长城。
不过即便如此,长城依旧没能挡住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明朝兵部尚书刘焘对此感受非常深切。他说修建长城是自古以来没有办法的办法,修长城抵御外患是一个怪圈,几乎达到了恶性循环的程度。修长城下的工夫越大,人们对外敌入侵的担心就越强烈,国家的钱财耗费也就越多,部队的战斗力反而更弱。
国家没有哪一年不为修长城耗费巨资,但长城的功效与价值却并不能体现出来。长城成了消极防御的代名词,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的长城,因为防线过于漫长,僵化消极的城墙很难抵得住敌人的突然来袭,其弱点显而易见。
所以自明朝以后,长城不再就修建。
秦始皇死后,其子胡亥设计害死了长子扶苏夺得帝位,称为二世皇帝。二世胡亥继位,横征暴敛,变本加厉,终于引发农民起义。大秦帝国最终亡在二世胡亥手中,这使得人们又想起了那句“亡秦者胡也”的预言。
也许那句话说的根本就不是胡人,而是胡亥!
更多内容,请趣二叔,每天都有精彩推送。
【版权声明:本文为科技讯独家原创小说,任何媒体或网站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