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世的绘画作品中,
关于车的描绘不在少数。
通过古人的笔墨丹青笔,
我们既可以一窥先人的生活情趣,
也能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智慧。
富贵人家的代步工具:越到后世越豪华
在汉代到魏晋,主流的马车被称之为轺车,是一种非常轻便的交通工具。
这种车的起源非常的早,商朝周朝用来打仗的主力战车——轻车,就可以理解为是这种车的前身。
这种车的优点:马儿跑得快,但座位少,雨打风吹有些麻烦。
到了魏晋时期,轺车车厢两边变得高了一些,大了一些,伞盖也变得华丽。大家熟知的《洛神赋图》中,就有这样的描绘:
上图:《洛神赋图》中乘坐轺车的曹植。
到了南北朝,“老司机们”对车的要求又有了变化:我又不去打仗冲锋,车要那么高的速度干嘛?舒适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那种封闭式车厢的“安车”开始受欢迎。
秦汉时期也有安车,到了魏晋,战乱频繁,“礼崩乐坏”,也没人修路,马拉车太快容易颠簸,加上天天打仗马越来越少,四匹马的成本太大,所以那时候的安车一般用一头牛拉。
南北朝到唐朝的壁画中,这类的牛车非常多:
上图:唐朝墓葬壁画中的牛拉安车。
到了宋代,那些贵族开始对乘坐交通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不要把古代富人乘车这件事想像的多美好,首先,古代可没有柏油马路,道路有多颠簸,你可以想象一下现在山村的土路,至于层次不齐的青石板路,想想都觉得颠簸起来很疼;
其次,古人的车没有充气轮胎,车子也没有悬挂系统,减震的唯一手段就是在车轮上绑上一圈蒲叶,聊胜于无。坚硬的轮胎碰到青石板路,你想一想吧……
所以,从宋代开始,富人们更喜欢用轿子代步,而且出现了牲口驼载的马轿,兼顾舒适和速度。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就出现了马轿:
上图:清摹本《清明上河图》中马轿
要了解古代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两幅画可以说是必看,一副是《清明上河图》,一副是《清明上河图》。只不过,一副是宋代的,一副是明代的。一幅画的是宋朝的汴梁,一副画的是明朝的苏州。
这两幅画中,都有百姓乘车代步的描绘,不过那些车都是“货客两用”,有点类似于咱们今天的皮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IT09数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