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李杰在三年的时间里,陆续8次来到这片“海上”,拍摄当地人的生活。
在李杰的作品中,有宁静的海面、当地居民贫穷的生活、简单的快乐和忧伤。
在李杰的作品中,人是自然而简单的。这些人虽然贫困,但是很快乐。
李杰此次带来的100余张作品,是他近三年来多次往返马来西亚东部一片海域的成果。
在“海上”与内心对话,“我讲述的这片海上,没有惊涛、没有狰狞;只有人世间那些简单的生活与律动的生命;平淡、日常,温暖却已然于心。”8日下午,著名摄影家李杰新作《海上》学术交流沙龙在深圳华·美术馆举行,李杰用极为平实的语言为此次沙龙开篇。来自北京、上海、香港,以及深圳本土的十多位知名摄影家、艺术家和评论家,观看李杰新作后,对作品进行了专业评议。据了解,作品集《海上》将于年底或明年初正式面市。
四川籍摄影家李杰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获得《中国摄影》2004年度十杰、第五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获巴蜀文艺奖等。其出版的摄影作品集《康巴的太阳》、《川西民俗》、《冬天的童话》、《中国川剧脸谱》、《梦幻九寨》《亡灵99》、《布拖记事》等,在业内享有盛誉。
李杰此次带来的100余张作品,是他近三年来多次往返马来西亚东部一片海域的成果。作品中,宁静的海面、当地居民贫穷的生活、简单的快乐,淡淡的忧伤和感动扑面而来。与李杰以往强大的外向型叙事功力不同,此次的作品尽可能地低调内敛。李杰告诉记者,习惯于叙事表达的他,希望这次的作品更多地注重自身内心的对话。
“我是在一次旅行中偶然见到这片海域。看到人们的这种生活状态,内心有着非常强烈的共鸣。”李杰说,长时间以来,他都生活在浮躁而喧嚣的世界,有着极度地想要宣泄的欲望。这片海和这里的人们让他开始自审:实际上,人应该是自然而简单的。这些人虽然贫困,但是很快乐。“这种快乐,在我的记忆里曾经有过,但现在已经迷失,且渐行渐远了。拍下这些照片,感受他们的生活。我觉得离自己内心的诉求越来越近,更能够找位置,确认自己的身份。” 基于此,李杰在三年的时间里,陆续8次来到这片“海上”,每回待上20来天。尽管每次来回需8次转机,且因为安检的原因,没法使用胶片拍摄,但他依然遵循内心的声音,执著地用影像记录。
对于李杰的实验性创作和叙事风格的转变,应邀参与此次沙龙的业内名家则褒贬不一。摄影家杨延康表示,片子影像结构做得非常好。但他偏爱胶片,对于作品采用数码摄影稍感遗憾。来自上海的著名摄影评论家林路认为,李杰的经验和探索挺有意思:回到影像本体的叙述,并把本体个性体现出来,这样的影像才有价值。但是,他也觉得李杰在创作中并没有完全放松,而是显得有些刻意。“每一张布局都太精彩,反而是这种精彩把整体情绪破坏了。如果能好好梳理一下,不露痕迹地展现符合心境的内容,这样会更加舒服。”
来自北京的摄影策展人那日松认为,每张照片都很耐看,每个细节、每个元素在语言上很完美,具有吸引力。“李杰在努力做试验,把原来的外向型纪实变成纯粹的表达内心。但我并不是能特别理解他的试验精神和方法,我只能说努力地看作品,需要一段时间消化。”与此相反,深圳摄影家张新民却表示,《海上》跟李杰以往的作品有很大的反差。镜头里呈现的内心对话,其对自我的探索性表达,非常具有启发性。
深圳摄影家余海波则直言不讳地称,《海上》并没有凸显其实验性,不过是注入了强烈主观意识的纪实摄影。“作者在工业文明背景下的浮躁、城市化的侵略暴力中寻找自我,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但其影像的纪实性无可否认,无论是拍摄方式、构图还是画面,影像语言说明了一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IT09数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