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IT09数码网 > 热点 > 数码快讯 > 正文

量子通信领域的最强音:“量子卫星”实现精准定位

http://www.it09.cn 时间:2016-08-31 08:44来源:IT09数码网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科普博览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随着我国发射的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顺利升空,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我国将实现“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初步构建,这也将成为量子通信领域的中国最强音。

  作为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技术在金融、军事和政务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日本等国也启动了相关的研究计划。此次“墨子号”的发射,更巩固了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作为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其独特之处在哪里?“墨子号”都承担了哪些科学任务?量子卫星又是如何实现“针尖对麦芒”般的精准定位的?伴随着地面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京沪干线”的建设完成,我国将初步建立起世界上首个广域量子通信体系,人类正在步入量子信息的崭新时代,“绝对安全”的信息传递将为社会进步注入新的发展能量,更多关于量子卫星的最新独家报道,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潘建伟进行了专题访问。

  独一无二的“量子卫星”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4颗科学卫星之一,是继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微重力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之后的第三颗科学实验卫星,其主要任务是开展基于卫星平台的广域量子通信和量子力学基础原理检验。那么具体的科研任务有哪些?

  潘建伟表示,此次“墨子号”量子实验卫星的主要科研任务有三个:首先,通过量子卫星实现卫星和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从而实现广域的量子保密通信。潘建伟解释,之所以需要通过发射卫星来建立天地之间的量子通信网络,是由于地面信号的传输主要以光纤为媒介,而光纤传输的过程中信号损失相当严重,实验表明光纤传输的量子通信信号在两百公里以后就几乎被吸收殆尽,如果人类想实现远距离的量子通信传输就必须建立多个安全可信的信号中继站,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信息泄露的几率。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光在穿透大气层的过程中能量损失仅为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天地之间数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的距离,光在其间传输的损耗要远远低于在地面光纤网络中传输的损耗。利用这一原理,人类利用空间中的量子卫星作为地面网络的中转站,可以将地面多个城市中建立起的城际量子通信网络连接起来,从而极大地提高量子通信的效率。其次,“墨子号”还承担着对量子力学本身的基本原理进行检验的实验任务。

  量子纠缠态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经典现象,即在多粒子量子系统中,一对具有量子纠缠态的粒子,即使相隔极远,当其中一个状态改变时,另一个状态也会即刻发生相应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量子非定域性”,曾经被爱因斯坦等用来质疑量子力学理论的完备性,并引发了长期的争论和持续至今的各种检验。科学家们在地面上已在相距100公里的距离成功地验证了量子非定域性,但尚未做到严格无漏洞的终极检验。而量子卫星将把这个实验带到外层空间,将在国际上首次得以实现千公里量级的量子非定域性实验检验,对于人类加深对量子力学基础理论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墨子号”将连接中国和奥地利之间的量子通信网,以证明全球规模的量子通信网络设想是可行的。这也是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开展的第一个大型国际合作,潘建伟也表示,未来我国将与更多国家开展合作,共同推动量子通信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潘建伟还介绍道,作为建设“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子号”量子卫星与普通卫星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发射升空的量子卫星以及建设在地面的多个地面观测站,共同组成了前所未有的覆盖地面和空间的巨大实验网络。

图1 量子保密通信原理图

图1 量子保密通信原理图

  “针尖对麦芒”的精准定位

  “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作为天地一体化的空间中转站,其承担着发射和传输光信号的重要任务,如何保证距离地球表面数百公里的光信号能够顺利被地面光学天线接收,潘建伟形象化地解释道,这其中涉及到的关键性实验技术的难度就好比是“针尖对麦芒”一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IT09数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