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科技发展将我们的日常生活向未来快速推进,人工智能、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大数据等……这些曾被视为未来代名词的技术已逐渐走入我们生活,来到我们的身边!
在这个火热的7月,SELF讲坛首次登陆“魔都”上海,携手墨子沙龙,与大家一起感受这些未来感十足的“黑科技”。
在这里,有科技界顶级大师,有炫酷的舞台,有直面科学家的机会,有一流媒体的现场直播。
相信我们,这绝对是炎炎夏日中一场清凉的科学盛会!
时间:2016年7月17日 下午14:00-下午17:00
地点:上海浦东图书馆
主办:SELF讲坛 墨子沙龙
协办:上海浦东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
PC端报名地址:
http://huodong.kepu.cn/event/event_detail.html?events.eid=110
或者 http://www.hdb.com/party/vi1ou-comm.html
演讲嘉宾(按邀请先后排序):
潘建伟 探索的动机
当人类有了自己的意识,认识到我们在自然界中是一个独立的存在的时候,就开始思考一些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未来会怎样。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讲,我们寻找的是心灵的归宿和安全感。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了宇宙的规律,并且使得生活更加美好,对未来也不再迷惘。科学给人们带来的内心的宁静与安全感,正是我们探索的动机。
潘建伟,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是国际上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潘建伟及其同事主导的项目“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李建刚 追逐“太阳”
——磁约束聚变-人类未来理想的战略能源
化石能源时代终将结束,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替代能源?作为地球生命之源的太阳,它的能量来自于中心的核聚变,那么我们能否控制并利用核聚变,人为地制造“太阳”?过去50年来,科学家们孜孜以求,渴望在地球上实现太阳内部核聚变的模拟。从大科学装置托卡马克HT-7(合肥超环)、EAST(东方超环)到ITER计划,再到未来独立自主建设的聚变工程堆,我国科学家正逐渐把“人造太阳”从梦想变为现实。
李建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磁约束聚变专家委员会召集人,《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主编。长期从事聚变研究,在超导托卡马克工程系统的设计、关键技术、建设、集成、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
王坚 互联网、数据、计算
“数据跟土地一样变成了生产资料,这种变化是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数据是人类首次不依赖大自然、凭借自身行为创造的生产资料,而数据的价值来自计算,这个前提就是因为互联网已经逐步成为基础设施。
王坚,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曾任阿里巴巴集团CTO、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等。长期开展大数据云计算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方面有着卓越的洞见。
裴钢 来自身体内部的变革
不可否认,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虽然我们的文明、科技已经高度发达,但人类仍然逃不过疾病、衰老的自然规律。然而科学家们相信,人体内部存在着自我修复的潜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哪里?20年前,一只名叫“多莉”(Dolly)的克隆羊在英国降生,世界震惊!干细胞——这种具备增殖和分化潜能、可以自我更新复制的细胞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它,已经带来了何种变革,又将推动怎样的进步?
裴钢,同济大学校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干细胞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召集人,《Cell Research》主编。长期从事分子细胞生物学及信号转导研究,在重大疾病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信号转导的研究中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发现。
贾金锋 寻找马约拉纳费米子
在过去近80年里,粒子物理学家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名为“马约拉纳费米子”的粒子,这是一种正反粒子同体的粒子,它可能是制造量子计算机的最佳候选对象——经典计算机需15万年的计算,量子计算机只需1秒。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贾金锋教授团队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在拓扑超导材料上捕捉到了这种粒子——这是世界上首次通过实验证明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存在,这个重大发现或将敲开拓扑量子计算时代的大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IT09数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