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我市探索内陆型加工贸易发展模式,今年前7个月,重庆出口首次进入全国十强;进出口值同比增长1.5倍,排名全国第11位。
其中,加工贸易贡献最大。进出口值、出口值和进口值分别为90亿美元、80.4亿美元和9.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倍、3.1倍和2.2倍。
连续高增长的数据显示,地处内陆的重庆已凭借模式创新,成功从沿海地区手中,接过了加工贸易的接力棒。而在重庆市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重大机遇,发展以IT产业为主导的加工贸易的同时,重庆海关也在海关总署的指导和兄弟海关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改进监管和服务,全力支持重庆探索内陆型加工贸易发展的模式。
积极参与笔电项目引进
创造条件做好服务
在开展加工贸易之前,重庆是全国知名的老工业基地,主要工业产品有汽摩、冶金、船舶、化工等,给外界留下了“传统制造”的印象。
2008年,重庆抓住全球金融危机机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并将发展加工贸易作为突破口,优化产业结构的最重要举措。
凭借“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创新,重庆连续引进了惠普、宏碁、华硕、富士康、广达等重大IT项目,在内陆地区培育出一个大型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
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推手,重庆海关从一开始就参与了笔电项目的引进,并着手对加工贸易模式进行创新探索。
惠普是重庆引进的第一个笔电项目。对这一项目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垂直整合”下游代工厂入渝布局。而惠普在布局全球生产基地时,最担心的就是进口配件,以及笔电产品的进出口通关问题。
2009年8月,在海关总署的支持下,重庆海关与惠普公司签署《关于支持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项目合作备忘录》,围绕5个方面作出了14项服务承诺,打消了惠普的所有顾虑,重庆因此赢得了4000万台出口笔电制造项目。
惠普中国区副总裁邵冬女士在接受中央新闻媒体采访时,曾高度评价重庆海关的相关工作:“自惠普投资重庆以来,与重庆海关的配合非常默契,进一步增强了把惠普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
鸿富锦精密电子(重庆)有限公司是承接惠普笔记本电脑和液晶显示器生产项目的大型IT企业,其工厂设在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内。该公司入驻后,迫于订单压力,急于在综保区封关运作前投产运作。为了充分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并实现海关有效监管,重庆海关研究了其他特殊监管区域管理经验,制定有效的监管方案,采取“边建设、边生产”运作模式,允许企业在综保区封关验收前的“过渡期”入区建厂,或在邻近综保区在建地块租赁厂房开展生产,并采取区外加贸企业方式进行账册及料件管理。在报海关总署同意后,重庆海关对临时在区外投产拟入驻企业的进口设备,采取“按"境外设备进区",征收税收担保放行,在西永综保区验收封关运作后再对入区设备按规定办理减免税”的运作模式,确保了相关企业生产的开展。
据介绍,在重庆引进笔电产业、布局加工贸易过程中,重庆海关全程跟踪指导特殊区域内大型项目落户、建设、生产等事务,提供政策咨询、协调通关等业务支持,同时还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采用“分送集报”、“担保放行”以及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等便捷服务措施,为重点IT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帮助搭建政策平台
创新通关监管模式
在重庆布局加工贸易的过程中,有一项避不开的关键环节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解决进出口货物保税问题。
重庆海关在打通这个关键环节的过程中,主动支持重庆市依托大项目、大企业向国家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两区”),并全程参与规划和建设,确保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提前4年全部建成并通过正式验收、封关运作,西永综合保税区实现当年规划建设、当年封关运行、当年产出规模效应,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和集中的重要平台。
今年以来,在以IT产业为主的加工贸易产业高速发展拉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保税货物的仓储、分拨、配送、转口业务,不但进一步拓展了“两区”功能,也有力推动了外贸进出口一路“飙红”。
今年1-7月,重庆企业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方式实现进出口值34.6亿美元,同比增长2.4倍,仅7月当月就实现进出口3.9亿美元,同比增长96.1%。
与此同时,重庆海关还不断优化监管与服务,如推广下厂验放、预约通关、分送集报,以及TCS2.0系统(针对IT企业库存物料信息化管理的特点,与企业ERP、WMS等系统的自动对接,在方便企业报送相关数据的同时,保障账册、报关数据的真实性)等便捷通关措施,极大节省企业物流成本。
同时,重庆海关还采用“在途监管”模式(采用“GPS+电子铅封”手段,对关区内特殊监管区域间流转货物及保税港区出港货物进行加封电子铅封和GPS实时跟踪),使“两区”进出口货物与机场、码头、车站等口岸有序对接,确保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两区”进出口物流因此全面提速。
结合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特点,重庆海关采用GPS定位系统和“预结关+转关”的通关监管模式,在对保税港区出口货物进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实现了“入区即退税”,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内陆地区企业出口退税滞后的问题,使出口货物转关核销率达到100%。
支持建设贸易大通道
提升内陆开放高地竞争实力
在海关总署和上海、深圳、乌鲁木齐等海关的支持与帮助下,近年来,重庆海关先后促成开通重庆—上海江海联运五定快班轮、渝深铁海联运国际大通道、渝欧国际货运航线、“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推动重庆港成为内陆首个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口岸。
目前,重庆已形成了江海联运、铁海联运、水空联运、区港融合等物流集疏运模式,改变了以前主要依靠水运进出口的物流方式,全方位实现了重庆海关验放、沿海口岸海关放行、相关国家海关监管结果互认的“直通式”模式,使重庆一举由西部内陆变为开放前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口岸。以IT为代表的加工贸易产业运输成本进一步降低,外部物流条件极大改善,运输时效大大提高,重庆加工贸易发展的竞争力因此得到极大提升。
随着惠普、宏碁、华硕等企业陆续来渝,沿海城市与重庆间的保税货物流动越来越频繁,传统的“层层转关”方式已不能满足产业要求。去年,在海关总署的大力支持下,重庆海关与上海、南京等海关开展了“数据直转、分段监管”便捷转关合作试点,转关数据由转出地海关直接发送至转入地海关,不用再在货物流转途经的空港、水港、铁路等中转口岸办理手续,实现了转关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提高了渝沪间转关效率。
目前,该便捷转关模式已开通松江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保区浦东机场重庆机场西永综保区,外高桥保税区外港寸滩港西永综保区,松江出口加工区杨浦火车站重庆中铁火车站西永综保区/阿拉山口,昆山综保区苏州西火车站重庆中铁火车站阿拉山口等7条便捷转关路线,有7家公司参与了运行。去年便捷转关量已达201票,货运量128吨。
该便捷转关模式实施以来,得到了企业一致好评。以英业达(重庆)有限公司为例,目前该公司相关配套厂商均在长三角地区,零部件、原材料通过“一票一报”形式完成转关及交货报关,在送货频率及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运输及报关成本成为突出难题。采用“数据直转、分段监管”便捷转关模式以后,该公司节省了一半的通关时间,降低了20%左右的运输成本,减少了50%的报关单量,企业运输、报关成本大大降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海关还积极支持“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的常态化运行,实现一周两班运行,平均结关时间较过去缩短5-10天。今年1-7月,重庆海关驻车站办事处共监管“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19趟次,较去年全年增长11.7%;监管集装箱1690标准箱,较去年全年增长20.37%。
今年8月1日,在海关总署的支持下,“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沿线国家海关便捷通关监管研讨会在重庆顺利召开,来自“渝新欧”沿线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比利时的6国海关代表与海关总署、重庆海关、乌鲁木齐海关及重庆市政府的代表就“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通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这不仅将促进“渝新欧”班列进一步提升通关时效,为重庆IT产品出口增加便捷贸易通道,还在中国内陆与欧洲间架起桥梁,成为21世纪的“新丝绸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IT09数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