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7日,随着第一台“成都造”戴尔笔记本电脑下线出货,世界IT产业版图上冉冉升起的“明星”成都,再度聚焦全球目光。实际早在“三线建设”时期,成都就形成了自身较为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产品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特别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近些年来,成都凭借其丰富的人才资源、相对廉价的综合成本和巨大的消费市场,越来越成为国际国内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目标地甚至是首选地。因其在中国西部崛起的势头迅猛,成都被《福布斯》杂志评为未来发展最快城市。而在这座城市,电子信息产业更是崭露头角,无论是作为中国IT第四极还是作为中国软件名城,都可以捧出一大堆骄人的业绩。
英特尔落户成都 全球IT界瞩目
2003年,全球芯片巨头英特尔落户成都。从这一刻开始,全球IT界瞩目成都。吸引并牵动富士康、仁宝、纬创、德州仪器等IT巨头联袂来川,催动软件业大发展,形成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链、产业带、“电子谷”,创造了由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切入,由扩大增量调整产业结构的范例,映射出一种全球眼光和把握世界潮流的能力。
2010年9月14日,戴尔签约;9月15日,新川创新科技园签约;9月26日,仁宝签约;10月15日,德州仪器宣布在成都设分公司;10月22日,富士康投产;10月29日,联想落户……
如此高密度地签约、投产,意味着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踏上腾飞起点,华丽演出面向整个世界。这些产业翘楚的名字还包括摩托罗拉、爱立信、微软、联想、诺基亚、阿尔卡特、华为……
从生产芯片到生产整机,成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走出了由零到整的跨越。2011年,成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9.6亿元,增长82.6%。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域后,IT第四极正在这里形成。
作为成都支柱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也是目前参与国际分工最有影响力的产业之一,其整体呈现高端化发展态势。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感慨:成都抓住了全球IT产业转移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而成都的做法一是高度重视和全力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出台相关政策,大规模打造产业支撑载体;二是高度重视人才,充分利用在蓉高校、科研院所、职业技校和民办教育机构等培养了大量电子信息高、中、低端人才;三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逐步规范产业行为,净化产业环境。
世界级IT产业 基地正在形成
今年6月27日,第一台“成都造”戴尔笔记本电脑下线出货,成都再度聚焦全球目光。戴尔公司副董事长杰夫·克拉克说,在厦门、上海、大连,戴尔无一例外的都是涉猎一个或两个核心业务领域,而成都项目则以“旗舰”方式,形成生产、客服、销售“三足鼎立”之势共进发展,成都将是戴尔未来在中国乃至亚洲市场的最核心支撑城市。
如今,全球20%的电脑在此制造,全球50%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此测试,全球70%的IPAD在此生产……从硬件到软件,从元器件到电子产品,这个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因数年坚持,成为世界IT产业基地、中国软件名城,也带动了中国IT第四极的兴起。这一切,反过来又正影响和改变着世界。
每天都有两架装载最新“成都造”IPAD的货运波音747飞往美国、欧洲等地;全球每两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一颗来自成都英特尔的“芯”……迈向IT产业第四极,实现这座城市的光荣和梦想,借力英特尔、德州仪器等世界IT巨头的“芯”跳,本土企业集体发力。从生产芯片到生产整机,成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走出了由零到整的跨越。到2011年,成都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从50亿元跃升到1300亿元,软件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这个过硬的指标,为成都赢得第三个成功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的声誉。
目前,软件产业全球20强中的13强,已落户成都。成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由1.3万增长到23万,2011年全市软件产品登记累计达3769个。
成都业已形成信息安全、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产业、电子商务、数字新媒体产业六大特色产业集群,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辐射拉动作用强的新型软件服务业结构。尤其是信息安全产业规模,仅次于北京,位列全国第二,服务外包列西部示范城市之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电子商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全市电子商务企业超过7000家,2011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基于中国银联手机支付平台的成都本地用户超过100万户,移动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5亿元。
不论是全球知名软件企业,还是民营资本,都愿意参与到产业载体的建设、运营中来,说明成都这座城市适合发展IT产业,这已是全球同行们的共识。
世界级IT产业基地正形成。结合天府新区规划,成都将向南拓展产业布局区域,集中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通信产品、高端软件、物联网及云计算等一大批发展主业不同、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技术、资金资源与本地企业之间实现技术产品、管理机制和营销路径的充分对接,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的产业配套发展路线,使本地中小企业成为龙头企业生产与经营体系的组成部分,对产业链缺失环节进行“补位”,实现完善产业配套和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2015年,成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7800亿元和3200亿元,年均增长50%和25%。按照《成都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以高新区为核心,辐射双流县、崇州市、温江区、郫县,重点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将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成为万亿产业集群。
可以相信,未来,成都IT产业将在国际、国内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实现可持续、高水平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IT09数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